理论探究
-
在新征程上弘扬“右玉精神”丨绿色“打底” “生态+”提升右玉发展高质量
久久为功,不畏艰难,右玉县70多年把90%的沙化面积变成了56%的林木绿化率。不仅如此,右玉还拿下几张响当当的名片:全国小杂粮基地县、全国沙棘建设重点县、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山西省首家生态文化旅游开发区……这些亮眼的品牌背后,正是右玉始终坚持绿色“打底”,久...
2021-02-04 10:36:38 [理论探究]
-
厉害!沙漠边缘变湿地公园!他们怎么做到的?
...
2021-02-03 10:37:50 [理论探究]
-
学习发扬右玉精神 持续推进生态建设
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不足1%、建市之初的9.35%,提高到现在的24.86%,这是朔州市森林覆盖率的数字变化。这组数字背后是朔州全市上下紧紧依托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大力实施人工造林,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执着坚持。近年来,全市上下大力学习发扬右玉精神,以...
2021-02-03 10:36:38 [理论探究]
-
大力弘扬右玉精神 坚定实现转型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时勉励我们,在转型发展上,“争取早日蹚出一条转型发展的新路子”。这是党的领袖对山西高质量转型发展提出的新的重大要求。同时强调,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发扬“右玉精神”。...
2020-08-04 15:03:53 [理论探究]
-
发扬“右玉精神” 建设美丽中国
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地处毛乌素沙漠的天然风口地带,曾是一片风沙成患、山川贫瘠的不毛之地。新中国成立后,右玉县历任党政领导班子团结带领全县党员干部群众大力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全县森林覆盖率由不到0.3%提高到56%,创造了人类生态史上的奇迹,铸就了弥足珍贵的“右玉精神”。...
2020-06-12 09:33:29 [理论探究]
-
党的领导视角下的“右玉精神”:内涵与启示
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地处山西省西北端,是山西、内蒙古交界的风口,距离毛乌素沙漠不到100千米,素有山西北大门之称。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县只有5.3平方千米残林,森林覆盖率仅有0.3%,当时有环境专家将右玉列入“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建议全县搬迁。目前,右玉县森林覆盖率高达54%,远远高于全国21.36%的平均森林覆盖率和全世界32%的平均森林覆盖率,被誉为“塞上绿洲”。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右玉人民创造了荒漠变绿洲的人间奇迹,创造了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引以为傲的右玉精神,激励着中华儿女为实...
2019-05-15 09:45:10 [理论探究]
-
弘扬右玉精神 推动乡村振兴
山西山地、丘陵居多,农村立地条件普遍较差,迄今为止农村人口仍占总人口的百分之四十多,且其中占全省总人口百分之六点多的为贫困人口,集中连片贫困区脱贫任务艰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实现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如何振兴乡村关系到山西能否顺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能否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而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的重大战略部署,这对于山西农村发展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右玉精神根植于右玉,服务于山西,是山西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前山西打造“示范区”“新高地”“排头兵”的重要精神食粮。...
2018-08-26 11:23:37 [理论探究]
-
发扬钉钉子精神 好蓝图一干到底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这不仅需要干劲,更需要韧劲;需要动力,更需要定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大国政贵有恒,不能朝令夕改,不要折腾”。一张蓝图绘到底,“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不折腾、不反复,切实把工作落到实处,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2018-07-31 10:33:05 [理论探究]
-
弘扬右玉精神 建设美丽山西
山西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是中国革命老区,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勤劳智慧的山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造出了包括太行精神、吕梁精神、右玉精神等在内的宝贵精神财富。...
2018-04-10 09:30:54 [理论探究]
-
接力60年,沙洲变绿洲
春如幽兰,夏如翡翠,秋如霓裳,冬如白玉,随四季变换颜色的林海美不胜收。这是雁门关外、长城脚下的边塞古城——山西省右玉县。著名的“走西口”古道就是从这里绵延至远方。...
2016-06-19 10:08:32 [理论探究]
-
右玉变化佐证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性
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科技哲学教研室副主任 赵建军 (一)右玉精神打造塞上绿洲 右玉县毗邻毛乌素沙漠。历史上的右玉,风沙成患,旱灾频发,人们生活极其艰难。据《朔平府志》记载:“每遇大风,昼晦如夜,人物咫尺不辨,禾苗被拔,房屋多摧,牲畜亦伤...
2016-05-23 18:22:52 [理论探究]
-
对一种罕见但有内在规律性政治现象的思考
山西省有个右玉县,当地人民在该县党委领导下60多年来坚持不懈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18任县委书记坚持“绿色接力”,无论60多年遇到什么样的风风雨雨都不改初衷,一张蓝图画到底,“飞鸽牌的干部做永久牌的事业”,使全县森林覆盖率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不到?0.3%提高到现在的52%,使曾被称为不适合人类居住的不毛之地变成了今天的“塞上绿洲”,创造了人类生态文明建设的奇迹。从研究的角度看,这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榜样,更是一种当代中国特殊的罕见的但又具有某种内在规律性的社会现象和政治现象,一种值得深入研究并能够从中得到...
2012-11-07 09:46:50 [理论探究]